
年届六十二岁的张大爷,罹患高血压已有五载。平日里,他始终按时服用降压药,身体状况一直较为康健,称得上硬朗。可最近一个月,他总被 “起夜” 折腾得没精神 —— 每晚要往厕所跑 3、4 次,有时刚躺下没多久,尿意就来了,折腾到后半夜才能勉强睡熟。
“老毛病了,人老了不都这样?睡前少喝点水就行。” 一开始,张大爷没当回事,还跟老伴打趣 “自己这膀胱越来越‘小’了”。可调整饮水后,夜尿次数没减,白天的乏力感反倒越来越重:以前能轻松爬 4 楼,现在爬 2 楼就气喘吁吁;买菜拎着半袋米,胳膊都觉得酸;连吃饭也没了胃口,偶尔还犯恶心。

老伴看不下去,硬拉着他去医院。抽血查肾功能时,医生发现张大爷的血肌酐比正常范围高了近一倍,尿常规里还查出了蛋白 —— 最终确诊为急性肾损伤。追问之下才知道,半个月前张大爷感冒,没去医院,自己找了 “治感冒的偏方” 熬水喝,而偏方里的某种草药,正是伤肾的 “元凶”。
先分清:正常夜尿和 “危险” 夜尿,差别在哪?
很多中老年人像张大爷一样,把 “夜尿多、乏力” 当成身体衰老的 “自然现象”,可这很可能是急性肾损伤的信号。要判断是否危险,先看清楚 “正常夜尿” 和 “异常夜尿” 的核心区别:
正常夜尿的特点很明确:每晚起夜 0-2 次,偶尔因为睡前喝了茶、吃了西瓜等利尿食物增多,调整后就能恢复;排尿时没有疼痛、尿色也正常(淡黄色),白天不会伴随乏力、没精神的情况。

而 “危险” 的异常夜尿,往往有三个信号:一是频率高,每晚≥3 次,且持续 1 周以上,调整饮水后也没改善;其二,伴随症状繁杂。除夜尿问题外,还常伴有周身乏力、尿液色深以及肢体水肿等状况,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。
关键疑问浮现:夜尿频繁增多缘何会与肾损伤产生关联?此疑问似迷雾萦绕,亟待我们探寻背后的真相。乏力不是 “没力气” 那么简单
诸多中老年人心存疑惑:“我不过是夜间尿频而已,怎会与肾脏产生关联?”乏力之感,莫不是因休憩不足所致?人若未得充分休养,身与心皆难复元气,故而乏力之态便悄然显现,此理想来也不难知晓。” 其实这背后藏着急性肾损伤的发病逻辑 —— 肾脏是人体的 “过滤器”,负责排出代谢废物、调节水分平衡。一旦肾脏受损,其“过滤功能”便会随之减弱。顷刻间,两大问题接踵而至:
一方面,肾脏没法正常浓缩尿液,导致大量水分没被吸收就变成尿液排出,尤其是夜间身体代谢变慢时,夜尿次数会明显增多;另一方面,肾脏受损后,代谢废物排泄受阻,于体内不断蓄积,累及全身机能。譬如,其会抑制红细胞的生成,诱发贫血,令乏力之感愈发显著,对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。

简单说:夜尿频繁是肾脏 “排水功能” 出问题的信号,而乏力是肾脏 “排毒功能” 下降的表现 —— 两者同时出现,往往是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警。
5 个症状要警惕,一个都别漏
除了夜尿频繁伴乏力,急性肾损伤还会发出其他 “信号”。医生提醒,中老年人出现以下 5 个症状,一定要及时就医:
1. 尿色异常:茶色尿、泡沫尿别忽视
正常尿液是淡黄色,若发现尿液变成茶色、深黄色,甚至像 “浓茶水”,可能是肾脏受损后,红细胞漏进尿液里;如果尿液表面浮着一层细小泡沫,且静置 5 分钟后还没消散,要警惕是蛋白质漏出 —— 这都是肾脏 “过滤膜” 受损的表现。

2. 肢体水肿:按下有 “坑” 要当心
早上醒来发现眼睑肿、双眼皮变窄,下午脚踝变粗,按压皮肤时会出现一个小坑,半天弹不起来,别以为是 “喝水多了”。当肾脏对水分与盐分的排泌功能失常,水分在体内潴留,水肿便会悄然出现。这一现象作为急性肾损伤的典型症状之一,值得我们高度关注。
3. 腰背部隐痛:不是 “腰脱” 那么简单
中老年人腰背痛常以为是 “腰椎间盘突出”,但如果疼痛集中在腰两侧(肾脏的位置),是隐隐的酸胀疼,不是剧烈疼痛,就要警惕。肾脏外面有一层 “包膜”,当肾脏因损伤肿大时,会牵拉包膜,引发隐痛,这种疼往往和活动无关,安静坐着也会有感觉。
4. 食欲差伴恶心:别误当 “胃病”
很多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会觉得 “没胃口”,吃点东西就恶心,甚至反酸、腹胀,一开始都以为是 “胃炎”。其实是肾脏排不出的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,影响了消化功能 —— 如果同时有夜尿多、乏力,别只看消化科,一定要查肾功能。

5. 血压突然升高:降压药 “不管用” 要留意
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,如果最近发现血压突然控制不住,加了药量还是降不下来,也要警惕急性肾损伤。肾脏能调节血压,当肾脏受损时,血压调节机制紊乱,会出现 “肾性高血压”,这种高血压单靠降压药很难控制,必须先治疗肾脏问题。
医生建议:中老年人别忽视 “肾脏检查”
急性肾损伤不是 “突然发生” 的,早发现、早治疗,大部分患者的肾功能能恢复正常;可如果拖延,可能发展成慢性肾病,甚至尿毒症。医生提出两条至关重要的建议:
一是 50 岁以上人群,尤其是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痛风的人,每年至少查一次 “肾功能套餐”—— 包括血肌酐、尿素氮(抽血)和尿常规(查尿),这三项能早期发现肾脏问题,费用不高,却能避免 “漏诊”;

二是出现上述任何一个症状,1 周内一定要去肾内科就诊,别自行吃 “补肾药” 或 “止痛药”—— 很多偏方、中成药里含有伤肾成分,会加重肾脏损伤;感冒、发烧时也别乱用药,最好先咨询医生,避免药物伤肾。
对中老年人来说,“夜尿多、乏力” 不是小事,也不是 “老了就该这样”。身体发出的这些 “小信号”,其实是在提醒你:该关注肾脏健康了。唯有及时检视、尽早介入,方可防微杜渐。万不可对“小问题”疏忽懈怠,听任其演变成“大麻烦”。将隐患扼杀于萌芽状态,方为明智之策。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